馬達加斯加狐猴瀕臨滅絕 氣候變遷恐敲下喪鐘
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至少有兩種馬達加斯加狐猴因為森林砍伐瀕臨滅絕,且氣候變遷可能是將牠們逼入絕境的喪鐘。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Massachusetts-Amherst)環境保育系學者摩瑞里(Toni Lyn Morelli)領導逾20名研究人員,檢視3組數據以評估領狐猴(Ruffed lemur)的存活可能性。
第一組數據預估至2070年的雨林覆蓋變化,基於兩種可能情況:「嚴格」或「寬鬆」保護。自20世紀中葉以來,馬達加斯加已喪失約40%的森林覆蓋面積。
另外,研究人員也檢視未來50年氣候變遷的可能衝擊,再次評估從樂觀(大幅和立即減少碳污染)至維持現況(沒有改變)等可能情況。
最後,他們還探究2070年將剩下多少健康的雨林,以便推估溫馴的領狐猴是否可能在雨林大量繁衍,或是勉強倖存。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受到「嚴格」保護,光是森林砍伐就會減少30%的領狐猴棲息地,在寬鬆監管的情況下,棲息地將加倍減少。氣候變遷則可能導致棲息地縮減15%至75%。
研究人員還預估,全球暖化和棲息地喪失的衝擊綜合起來,將造成毀滅性影響,50年內領狐猴棲息地可能減少95%。
領狐猴以水果為食,是馬達加斯加雨林中傳播各種罕見植物種子的唯一媒介,牠們的消失可能危害整個生態系統。
領狐猴及牠們的表親紅領狐猴(Red ruffed lemur)因為遭捕獵、棲息地喪失、森林零碎化及入侵物種等原因,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
研究人員警告:「這兩種物種的損失都可能對剩下的森林結構和完整性造成連鎖效應。」
心得:
狐猴是一種樹棲動物,主要分布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地區。八千多萬年前馬達加斯加因板塊移動的關係脫離了岡瓦納古陸,因此島上的生物隨著時間,也演化出許多特有品種。狐猴也是重要的在馬達加斯加地區的動物之一,但現在這樣特殊的動物也要隨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生態系統而面臨絕種狀況,甚是可惜。人們應該正視的不是如何加強保育瀕臨絕種的動物,而是如何控制全球暖化的問題,否則治標不治本,無法改變全球動植物走向滅絕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