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第六次大事記

系級:政三B
姓名:蔡博宇
學號:06114244

智利取消舉辦氣候峰會 聯合國將尋替代方案
時間:2019/10/31 03:18
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310014.aspx
作者: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30日專電,林治平編輯

內容: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30日專電)智利總統皮涅拉今天宣布,智利將取消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高峰會(APEC)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 25),聯合國已指出將尋找其他替代方案。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討論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各國如何努力減少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溫室氣體排放,原定於12月2日至13日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舉行。APEC峰會預定11月16至17日登場。

    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的決定乃基於「智利國家和人民在過去幾周經歷的動盪不安,政府認為當務之急是聚焦於全面恢復公共秩序、人民安全和社會和平,其次是動員所有力量促進新的社會議程,以滿足國家人民的主要訴求。」

    根據智利媒體La Tercera報導,一獲知皮涅拉的決定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Patricia Espinosa)即聲明表示,能夠理解智利所面臨的困境,聯合國將盡一切努力尋找替代方案,確保會議如期舉行。

    Cop 25原本是要在巴西舉行,但去年底巴西政府藉口預算拮据而放棄,皮涅拉於是同意代替巴西舉辦,未料國家陷入政治社會危機,暴力示威抗議一波接一波,難以平息。

    10月18日,智利調漲地鐵票價引發首都聖地牙哥大規模示威,軍隊上街鎮壓,皮涅拉雖取消調漲票價,但抗議活動不停。過去一周,聖地牙哥地鐵關閉,首都機場航班也被迫取消,儘管皮涅拉撤換8位部長,示威群眾仍繼續走上街頭。

    皮涅拉政府原以為這場危機會很快過去,智利可以繼續主辦APEC和COP 25,特別是有利於智利經濟、促進自由貿易和中小企業的APEC峰會,但抗議潮仍然沒有平息跡象。不少分析指出,群眾的不滿衝擊國家經濟和國際形象,所以皮涅拉選擇把重心放在國內,專心處理危機。

    智利政府昨天公布資料指出,至少20人在抗議活動中喪生,分別有745位警察和473位公民受傷,54名被捕人士指控遭受虐待,18人受到性侵。

    由前智利總統、聯合國人權高級事務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率領的工作小組,原定今天抵達智利調查侵犯人權的指控,也因皮涅拉宣布智利將取消舉辦APEC和Cop 25峰會後,延後訪問行程。(編輯:林治平)1081031

心得:
    智利原預計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高峰會(APEC)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卻因為首都抗議活動取消,聯合國已著手尋找替代方案。對智利而言,國際形象面臨重挫;對世界而言,許多重大議題討論也因此延後。

    智利示威活動起因於皮涅拉政府調漲地鐵票價,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抗議活動至少有20人喪生、1200餘人受傷,更有54人指控曾遭虐待、性侵。對於本次事件,除了智利國內人權疑慮,許多國際亟待解決解決的政經、環境問題更加令人憂心。

    以COP25來說,本次會議將以「海洋」為核心。海洋吸收人類排放到大氣中80%的二氧化碳,然而海洋的健康和管理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仍非核心議題。本次會議是海洋治理的重要里程碑,討論各國推動海洋治理的具體措施。

    相關科學家、政策制定者正在討論可行措施,甚至包含海洋施肥、藍碳信貸等爭議性技術,屆時也將有更多討論。以海洋施肥而言,藻類捕捉碳的同時,也可能耗盡海洋含氧量。希望COP25能盡快撥亂反正,會議畢竟需要大量討論、談判時間。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政四B 張簡翊辰

氣候變遷加劇不平等 美澳拒援助

2019-10-27 19:11台灣醒報 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加劇全球貧富不平等,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皆難以倖免。對此,由27國組成的綠色氣候基金25日在巴黎宣布,將挹注98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美國和澳洲因拒絕援助遭到環保團體的抨擊。

全球不平等惡化

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由氣候科學家迪芬鮑和伯克所做的報告顯示,要是沒有氣候變遷,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會更小。NGO德國觀察指出,包含東南亞等地區不僅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他們也缺乏足夠資源預防與重建。譬如海平面上升迫使孟加拉居民搬遷;莫三比克在3月遭受兩個熱帶氣旋的重創,造成260萬人流離失所。

富國也飽受氣候變遷的危害。一份2017年報告顯示,高溫使得亞利桑那等州用電量攀升,必須付出更多的能源成本,相較之下東北的州則因此減少暖氣的使用,使得這些州的GDP增加10%之多。在西班牙超過20%的人付不起暖氣或冷氣的費用。

根據另一份研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特別是獨居的年長女性和單親母親的家庭,這些家庭受氣候變遷的風險高於平均的35%到120%。

美澳拒援助

《路透社》和《德國之聲》指出,由27個富裕國家組成的綠色氣候基金,預計在未來4年間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和應付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其中有11國甚至雙倍加碼過去的承諾,美國和澳洲則是拒絕援助。

歐洲氣候行動網路表示,這是個好的開始,儘管仍不足以對抗氣候變遷。綠色氣候基金的執行長格萊馬雷克指出,這筆980億美元的援助好比加涓滴之水在海中,估計每年需要3兆至6兆美元,才能幫助全世界走向永續發展的道路。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10/23

瑞典智庫:氣候變遷加劇衝突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23日電)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天公布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對當前及未來的和平建設構成嚴峻挑戰,並且可能加劇衝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報告是關於索馬利亞長年的災難性暴力及乾旱,檢視氣候變遷如何影響衝突,以及聯合國駐索馬利亞援助團(UNSOM)的和平建設努力。報告發現氣候變遷「加劇現有挑戰並且強化極端團體」。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氣候變遷計畫高級研究員科蘭普(Florian Krampe)指出,報告顯示安全形勢正隨著氣候變遷改變,這次許多發現也適用於其他衝突。
索馬利亞被形容為「世界氣候變遷脆弱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報告顯示,索國數十年來的衝突,因為一系列嚴重乾旱而加劇,加深國家建設進展的壓力,在多個層面對聯合國駐索馬利亞援助團的工作構成更多挑戰。
例如,在索馬利亞鄉村地區,季節交替及天氣變化意味遊牧民族必須調整他們的路線,以致牧民與農人間的衝突頻率及嚴重性增加。
另外,乾旱與洪災也導致更多人流離失所,人們向臨時居住地尋求庇護,這些地方之後淪為青年黨(Al-Shabaab)等極端團體的招募場所。
一大批流離失所的人群進入新地區,也會破壞這些地區的治理,因為現有權力分享協定不再代表公眾的「人口構成」。
科蘭普並未斷言氣候變遷本身可能造成衝突,但他認為證據明確顯示「氣候變化增加衝突及暴力的可能性」。
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由於武裝衝突及重複不斷的乾旱,索馬利亞境內現今約有260萬人流離失所,逾80萬人仍離鄉背井滯留鄰國。

第五次大事記

政三A 葛德帷 06114136


極端強風恐助長野火

加州斷電撤5萬居民以策安全


時間:2019/10/27
出處:中央社

  (中央社加州洛杉磯2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有關當局人員今天警告,「極端」風勢將助長加州北部野火,迫使5萬居民撤離家園,200萬人面臨斷電窘境。

  路透社報導,加州目前主要的野火有兩個,一是舊金山以北崎嶇地形上肆虐陡峭山坡的「金凱德大火」(Kincade Fire),延燒範圍達2.5萬英畝(1萬公頃);二是在洛杉磯郊區延燒4600英畝(1700公頃的)「提克大火」(Tick Fire)。
  當局出動2000多名消防人員對抗金凱德大火,但僅控制住10%火勢。金凱德大火已摧毀近50棟建築,接下來氣候變化對它的立即性威脅會高於提克大火。
  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金恩(David King)告訴「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說:「這次天候變化重要之處在於…風勢持續的時間。」
  專家預測,今起舊金山灣區將出現高溫強風的氣候型態並持續至28日。受影響地區將標註紅旗警示,代表風險等級很高。
  法新社報導,加州最大電力企業「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G&E)將預防性切斷94萬戶的用電,以防萬一,當地媒體表示,影響範圍約達200萬人。
  PG&E表示,在預料這波乾燥東北風風速每小時達112公里之下,「可能會是加州幾十年來最劇烈的天候事件」。
  「PG&E將在破壞性強風抵達前,切斷電源數小時,以策安全。這種規模的強風會升高災損、電子系統起火花以及野火快速延燒的風險。」
  70歲居民塔瓦瑞斯(Tina Tavares)被迫撤離位於蓋瑟維爾(Geyserville)的住家後告訴「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我無法解釋。這就像經歷很嚴重的地震一般,地都裂開了…你雖然親眼看見,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譯者:蔡佳敏/核稿:劉文瑜)1081027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10/16

累積飛行里程將取消?英政府:應禁止 以因應氣候危機

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CCC)表示,為了減少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應禁止航空公司飛行里程計畫,並且對飛行常客額外徵收費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CCC於10日發布報告指出,英國該如何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放。
CCC在先前一份報告中指出,英國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放以履行《巴黎協議》中關於氣候變遷的義務,英國後來也成為第一個將目標法制化的主要經濟體。
報告指出,「飛行是一個獨特且具重度影響力的活動,能夠非常快速且便宜的增加消費者的碳足跡」。然而,飛行里程計畫鼓勵民眾持續搭飛機讓其享有旅行特權,這必須被禁止。
報告提及的額外收費將依據每個乘客飛行的里程數收取,懲罰飛行最多的乘客,但大多數人將不受影響。研究指出,英國15%人口搭乘了70%的航班,這些旅客相較起來較富裕且不在意價錢,他們將承擔大部分責任。相較之下,每年有50%的英國人根本不飛。
報告指出,「飛行常客比英國普通家庭有更多碳足跡,若在該領域缺乏政策,可能會被視為不一致和不公正,恐損害民眾參與氣候行動」。
上周,旗下包括英國航空、愛爾蘭航空、西班牙國家航空的國際航空集團(IAG),承諾將在2050年前炭中和超過570台飛機的碳排放量。IAG也表示,將透過再生能源和淘汰舊飛機,達成減少碳排放。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10/8

國際原子能總署:增加核能使用可減低氣候暖化現象

今年炙熱的夏季造成人類的重大生命威脅,也使得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維生的生態環境面臨崩解的危機,為了有效降低溫室效應與空汙排放,聯合國提出重用和能源來解決氣候變遷的困境。這一主張,一定會在國際社會中引起很大的質疑與爭辯。

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代理總幹事柯內爾.費路塔(Cornel Feruta)近日在原能總署所在地奧地利維也納所舉行的「氣候變遷中核能的角色」(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ole of Nuclear Power)國際研討會上發言指出,氣候變遷是當代人類生存的一大挑戰,如果不能大幅增加核能的使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將難以實現。原能總署希望推廣核武以解救地球的溫室浩劫這一主張,一定會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反核團體中引起很大的質疑與爭辯。這是國際原能總署首次召開這樣主題的國際會議,一共有550名來自79個國家和18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共聚一堂針對核能在減緩氣候變遷方面的角色進行科學性的探討,以尋求挽救地球脆弱生態環境的有效方法。
國際原子能總署
國際原子能總署是聯合國系統中極為重要的國際組織。原能總署成立於1957年國際核能快速擴散的時代,為了阻止強權核武器的蔓延與氾濫,並將核能限制於和平非武力的用途,聯合國乃成立這樣的組織以推廣將全球“原子能用於和平與發展用途,也是核子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心。如今由代理總幹事費路塔先生這樣資深的原子能人員提出這樣的主張,就說明了溫室效應的問題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非常嚴重了,所以聯合國才會大聲疾呼對於備受世人爭議的能源-核能重新重用來解決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費路塔總幹事在會議中就表示,實現這一轉變,重新開發核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但是,未來幾十年核能的使用如果不能大幅提升,他無法想像要如何真的有效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核能對減碳的貢獻
在原能總署的新聞稿中,IAEA的專家們指出:核電廠在運行過程中和整個生命週期中,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或空氣汙染物,是僅次於水力發電的第二低排放能源。總署強調,目前全球有分布在30個國家左右,449座核能反應爐處於運行狀態处于运行状态,總發電量佔全球的10%,約佔所有低碳電力的三分之一,就降低碳排放量而言,這相當於每年可以減少四億輛汽車次在馬路上奔馳的貢獻。
國際原能總署所提出的數據中提及,目前全球约70%的電力來自燃燒石化燃料,如果要達到「巴黎氣候公約」中把全球氣溫上升限制不得超過2攝氏度的水平目標的全球工業化前標準,全球約80%的電力在2050年前都必須轉換為低碳能源。
費路塔在會議中也強調,部分國家在高附設性核廢料最終處置的安全性上有顯著的進展,原能總署有信心逐步讓公眾舒緩對於核污染的疑慮與擔憂。 
能源轉型的必要性
聯合國針對原能總署的主張也強調,核能的温室氣體排放水平較低,與天然氣及煤炭相比,現有核能發電每年可避免约10至2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有助於全球減排的工作。但是,核能發電能否持續下去或擴展到未來,還是取決於再生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的發展狀況而定,同時還取決於現有核電廠的安全性,終究全球現有的三分之二的核電廠多已經使用了30多年,存在很多安全性的老舊問題。
聯合國也表示必須加速全球能源轉型任務,以實現「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和「巴黎氣候協定」。不改變,人類將沒有未來。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10/1

南極洲巨大冰山崩落 科學家:與氣候變遷無關

(中央社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南極洲一塊超過600平方英里的冰山崩落,科學家表示,這是正常週期的一部分,與氣候變遷無關。
法新社報導,歐洲和美國衛星觀測顯示,這塊被稱為D28的冰山於9月24日至25日之間從艾謀理冰架(Amery)崩落。
根據歐洲哥白尼計畫(Copernicus),估計這塊冰山面積1582平方公里(610平方英里)。
美國冰河學家佛里克爾(Helen Amanda Fricker)表示,它的厚度約210公尺、含有3150億公噸的冰。
她指出,這些數據聽起來很大,但製造冰山是冰架的正常循環。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教授佛里克爾說:「冰架必須流失質量,原因是冰架會持續增加質量。它們想要維持相同大小。」
佛里克爾說:「大眾不要混淆,認為這是氣候變遷(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譯者:葉俐緯/核稿:劉學源)1081001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9/27

氣候峰會登場 示威者與各國領袖彷彿平行世界

中央社紐約23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今天登場,紐約時報一篇分析指出,與溫室氣體產業關係緊密的各國領袖,與呼籲重視氣候變遷的街頭示威者認知差距大,彷彿身處兩個世界。
人們目前身處的世界,極端熱浪、災難性洪水、大型野火頻傳,氣候狀況已不確定到各國學童上街示威、呼籲成人拿出行動,但另一方面,與排放溫室氣體產業關係密切的各國領袖,卻敵視這類示威,或拿氣候科學來否認現況,攫取政治利益。
在今天登場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Action Summit),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期盼約60個國家宣布他所謂的新「具體」計畫,以減少碳排。
但紐時認為,問題在於街頭示威者與聯合國大會內的外交官,彷彿身處兩個世界。
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專精氣候政策的專家希爾(Alice Hill)說:「當前政治氛圍不利於這類討論。多邊主義備受攻擊,我們也看到威權政府興起。這些壓力對我們不利。美國的領導階層也不願幫忙帶頭改善。」
事實上,美國總統川普就降低了數十項環境規範,多數是近期放寬汽車排放,還說這些規範是美國經濟不必要的負擔;在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想把亞馬遜雨林開放給新的商業活動;俄國總統蒲亭下轄的是一個龐大油國,中國國企也在海內外推展煤礦計畫,印度即便提倡太陽能,總理莫迪也在拓展煤礦。
據一個聯合國所支持的科學小組的最新報告預測,若碳排持續照目前的速度上升,世界在2040年之前就會面臨海岸線被淹沒、乾旱加劇,糧食安全也將受衝擊,基本上會是個大災難。
但今天這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甚至不與會,亞馬遜雨林大部分位於境內的巴西,以及世界第七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日本都選擇缺席。
關注氣候變遷的16歲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發起罷課,點燃了全球年輕人示威風潮。20日世界各地城鎮響應罷課的人估計達400萬人,過去從未見過規模如此龐大、不分貧富的氣候示威。古特瑞斯表示,今天氣候行動峰會的時間專供願拿出「積極腳步」的國家。俄國料將表示會遵守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印度也料將允諾拿出更具雄心的再生能源目標,但全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國,看中國會否宣布碳排下降速度比原先估計的更快;中國雖是最大碳排國,但一直有在落實他們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
監督聯合國國際危機組織(ICG)的專家高恩(Richard Gowan)說:「聯合桑柏格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付川普,會是個絕妙的平衡行動,不妨看看他(古特瑞斯)能否辦到。」(譯者:陳亦偉/核稿:陳昱婷)1080923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9/20

抗議氣候變遷 全球數百萬人示威、美低調以對

聯合國舉行氣候行動峰會(Climate Action Summit)前夕,全球各地20日可望出現歷來最大規模的氣候變遷抗議運動,預料數以百萬計民眾將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更積極對抗這種危機;不過,由於川普總統不贊同氣候暖化的論點,同時也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因此至今低調。
從俄國到南非、土耳其和印度,117個國家將舉行超過2500場抗議活動,紐約更是盛況可期;聯合國21日將在紐約展開三天峰會,召集世界領袖討論加快氣候行動。

誓言退出巴黎協議 美國可能無發言權

聯合國官員說,在22日的峰會只有提出富有意義保證的國家,才能獲得三分鐘發言時間;大約60個國家可能做這種保證,而一些最受注目的國家可能被排除在外,包括誓言明年退出巴黎協議的美國。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把對抗氣候變遷稱為「人類生死存亡之戰」,而這次峰會將考驗他過去一年的奔走努力是否有用,並顯示2015年簽訂巴黎氣候協定的各國領袖有沒有決心減少碳排放,以避免氣候變遷引發最嚴重災禍。
古特雷斯要求與會各國保證採取具體行動,像是到2050年達到零排碳、減少補助化石燃料,以及停止興建燃燒煤炭的火力發電廠。
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說,古特雷斯採取強硬立場,以促使各國做富有雄心的保證,因為明年將舉行重要的國際氣候峰會,要求各國做比五年前在巴黎更進一步的減碳保證。
年輕人將在聯合國這次高層會議扮演關鍵角色,包括21日的青年峰會。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年輕人20日也將示威抗議,而許多父母、勞工、工會、企業和組織將加入這項全球抗議運動,向政治領袖加強施壓,促使他們更積極對抗氣候變遷危機。

16歲環保鬥士帶頭 群眾將癱瘓華府

紐約的抗議活動將由16歲的瑞典環保鬥士桑柏格(Greta Thunberg)帶頭,而紐約市公立學校特別准許學生參加。示威群眾更準備癱瘓華府,抗議川普政府毫無作為。
號稱在全球擁有兩億會員的國際工會聯合會,以及世界各地許多工會都聲援這項活動,谷歌、亞馬遜、臉書和微軟等科技巨擘也不會缺席。
為凸顯亞馬遜熱帶雨林火災的嚴重性,及為響應桑伯格的號召,社群媒體上發起「全球為氣候罷工 」(global climate strike)行動,布魯塞爾也傳出學生組織表示將罷課上街,以和平示威呼籲政府採取實際行動對抗氣候變遷。
全球20日示威抗議氣候變遷。 法新社
全球20日示威抗議氣候變遷。 法新社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2/4058591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9/11

響應923氣候行動峰會》政大傳院聯合35家媒體串連報導「讓地球降溫,台灣動起來」

島在今年立下紀念碑,紀念因溶解而喪失地位的「死去冰川」,亞馬遜雨林的大火,也在近日引發全球社群用戶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顯得越發嚴峻。全球氣候行動高峰會將於本月23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為響應國際媒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發起串聯活動,邀請全國媒體自16日起發起串連,連續一周以重要的版位或時段,顯著報導或評論氣候相關議題。

氣候行動高峰會923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

政大傳播學院今日召開「讓地球降溫,台灣動起來」記者會,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表示,氣候行動高峰會將於9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美英等國目前有170餘家平面與電子媒體,聯合發起活動,從峰會前一周的16日開始,邀請全國新聞界,依據各自的條件與形式,連續一周以重要版位或時段,顯著報導或評論氣候相關議題。
郭力昕表示,在國內總統大選新聞持續增溫、可能過熱之餘,需要對台灣的減碳與氣候議題,給予同等的關切和討論,政大傳播學院有數位同仁長期觀察媒體研究,討論後希望能呼應全球各國、社會都應關注的議題,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功厥偉」,這麼小一個島排放這麼多碳,媒體有責任讓執政黨、在野黨意識到,除了總統大選,真正的議題在這裡。

格陵蘭(美聯社)
格陵蘭(美聯社)

長期穩紮穩打,進而影響政策

郭力昕表示,他們邀請國內新聞傳播界,在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前一周起,跟進報導、評論、製作台灣與全球的氣候暖化議題,目前共有21家平面、電子與網路媒體機構,以及14所新聞傳播學術單位,總共35個機構應允共同參與,希望這項行動,能夠在社群媒體上串連推播,不斷滾動、擴大相關的資訊流通和深入討論,他不期望這件事能一次發生影響,但希望能長期穩紮穩打,進而能夠影響政策。
政大新聞系主任劉慧雯表示,對一般民眾來說,除了減少垃圾等方法之外,如果能有媒體幫忙,閱聽人在接收資訊的過程裡,就可以得到直接有效的導引,要採取對氣候變遷有效手段的門檻,就會低很多。
瑞典16歲少女桑伯格正在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碳排放高峰會。(AP)
瑞典16歲少女桑伯格參加聯合國碳排放高峰會。(AP)

就算曇花一現,也要開一扇窗口

卓越新聞獎執行長邱家宜表示,過去一整年新聞界的氛圍,就是在總統大選的泥淖裡,大家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這樣的行動,有機會開另一扇窗,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影響,比任何一場大選都重要,就算曇花一現,也要開一扇窗口,讓大家知道世界上除了郭台銘要不要參選,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在發生。(相關報導:閻紀宇專欄:亞馬遜雨林大火燒出的傲慢與偏見、貪婪與反智更多文章
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表示,他們在3月15日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發起為氣候罷課活動,那天華視做了測試,用約3分之1的新聞時段來報導這個議題,當天每個主管都面面相覷,原本預期收視率會腰斬,結果晚間收視率是0.82、0.83,還是有平常的8、9成,所以他對台灣觀眾很有信心。

政四B 潘易呈

系級:政四B
學號:05114245
姓名:潘易呈
日期:2019/10/30

水資源災難!氣候變遷衝擊高山水源 專家:我們毫無防備

世界氣象組織(WMO)本週於瑞士日內瓦總部舉行「高山峰會」(High Mountain Summit)。會中專家警告,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全球洪水、乾旱現象增加,進而因爭奪高山水資源而引發衝突,但迄今卻對此危機「毫無防備」。
《路透》報導,世界氣象組織(WMO)本周於瑞士日內瓦總部舉行「高山峰會」,旨在加強政府、研究專家和太空機構之間在氣候議題上的合作。會中專家警告,國際對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水資源危機,尤以高山水資源為例,是「毫無防備」的。
全球有近一半的飲用水來自高山,但由於氣候變遷影響,逐漸升高的氣溫使冰川加速融化,降水規律和河川水位變得難以預測,對各國產生了兩極的衝擊。
部分地區如歐洲阿爾卑斯山脈(Alps)周遭,因冰川加速溶化而發生洪災,然而美洲安地斯山脈,卻因高山積雪區域縮減,而發生了大規模的乾旱。

基礎水利設施普遍建於百年前

對此,共同主持峰會的加拿大薩克其萬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教授波默洛伊博士(Dr. John Pomeroy)警告:「我們毫無準備。我們在山中或中下游的基礎水利設施都建於19或20世紀,但我們已經沒有當時的氣候了!」
波默洛伊強調,為了解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問題,水利設施如水壩、灌溉系統,可能都必須重新設計或大幅整修。
峰會的另一位主持人、瑞士伯恩大學山區研究計畫領銜人艾德勒博士(Dr. Carolina Adler)也表示:「不只是水利設施需要重新設計,我們用以監測水文和氣候變化的儀器也必須翻新。」

官員:水資源是「敏感資料」

聯合國會員國過去數十年來皆自願與WMO分享「天氣」資訊,但「水資源」相關資料卻是寥寥可數。
若在「水資源議題」上要促成各界合作,說服各國政府參與水文資料的分享,勢必將成為WMO的一大挑戰。一位官員形容這是「非常敏感」的資料,而部分政府也將此視為國安問題。
艾德勒博士表示,儘管事態緊急,但合作仍須避免造成各國的衝突,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近期又因爭奪水資源而產生嫌隙等。
報導指出,本次高峰會將會起草「高山觀察及預測綜合計畫」(Integrated High Mountain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Project),希望能夠建立一套新系統,在災難降臨之前發出警訊。
波默洛伊呼籲,希望各國航太機構能夠在山區衛星影像領域多家合作,他說:「我們可以預測將嚴重受災的地區,提早進行疏散和遷移。這是非常嚴肅的決定。」

政4B 莊亦恩(5)

姓名:莊亦恩
系級:政4B
學號:05114284


標題:中市府要中火減煤4成 台電:若開罰違信賴原則

出處:TVBS新聞網10/29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225188

內文:
台中市環保局今天表示,已發函要求台中火力發電廠,明年1月25日前,生煤使用量應減少4成,違規可開罰;台電表示,市府突然告知要求限期減煤,若執意開罰,有違信賴保護原則。台中市政府制定並在民國105年1月26日公布生煤管制自治條例,要求中火在公布日起4年內,減少生煤使用量40%,市府今年9月間舉辦公聽會,邀集台電、環團與法學界專家討論,會中決議要求中火在明年1月25日往前推算1年,整年的生煤使用量必須達到減煤4成的目標。
台中市政府今天舉辦市政會議,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會中表示,本月22日已發文給台電,提醒明年1月25日之前,生煤使用量不得超過1104萬公噸,目前中火已經使用超過1000萬噸,市府每天都在控管用量。若是超過使用量,陳宏益說,可依照空氣污染防制法開罰,每次可裁罰新台幣50萬到2000萬元,要求中火必須避免使用量違規超標。
台電公司發言人徐造華今天受訪表示,台中市政府原本發給中火2張許可證的用煤量,已載明「自民國109年1月26日起,應減少全廠生煤用量40%」、「全廠生煤年用量不得超過1600萬公噸」、「自本自治條例公布日起4年內減少生煤使用量40%」,台電依此進行電力調度的規劃,並盡量減少用煤。徐造華說,未料市府突然在本月22日發函給中火,要求到明年1月25日前減煤至1104萬噸,好比每個月打工薪水1萬6000元,突然在月底前3天通知改為1萬1040元,有哪個家庭有辦法因應?這叫台電如何是好?年度即將結束前,市府突然函告要求限期減煤,實已無期待可能性,若市府執意逕予開罰,實在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他說,台電肩負全民穩定供電責任,已在能力範圍內全力減煤,今年9月起進入空污季,火力電廠降載幅度持續擴大,台中電廠9月減發度數為去年同期的5.4倍,盼中市府能看見台電在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的努力。

心得:原來台中市還有通過這種法案啊,我還是第一次知道,不過這次突然突襲也沒什麼用,就是想要開罰而已吧,我覺得更像是政治操作,畢竟煤都已經用這麼多了,要兼顧發電還要應對這種問題是真的很困難,畢竟不可能用愛發電,不過台電也是說盡可能壓低,可是4年了似乎沒有明顯改善,發電量不能少,我覺得更新硬體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就是了。

政四A 05114171 梁俊浩(5)

政四A 05114171 梁俊浩(5)

姓名:梁俊浩
學號:05114171
系級:政四A

標題:

美正式展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程序 大國憂慮遺憾



內文:(中央社華盛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今天正式通知聯合國,它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其他強權國家紛紛表達憂慮與遺憾。
儘管越來越多證據佐證氣候變遷的衝擊及其真實性,加上今年9月的氣溫是連續第4個月接近或創下新高紀錄,美國總統川普仍執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根據川普前任總統歐巴馬在任內敲定的協定,華盛頓當局於最早可退出日期致函聯合國,使得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成為自外於巴黎協定的唯一國家。
美國將於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前一天則是川普爭取白人勞工階級支持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大選日子。
對於無法說服川普續留以法國首都巴黎命名的協定,法國總統馬克宏對美方決定表示遺憾。
正在中國訪問的馬克宏指出:「我們對此感到遺憾,而美國的退出,使得中法兩國在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夥伴關係更顯重要。」溫室氣體造成氣候變遷,而中國是全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馬克宏明天預定簽署有關氣候的聯合聲明,北京今天也就華盛頓的決定表達「遺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我們希望美方能夠多一點責任和擔當,多為多邊合作進程貢獻推動力,而不是增添負能量。」
俄羅斯則警告,美國退出嚴重破壞巴黎協定。
蒲亭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告訴記者:「少了世界最大經濟體,磋商任何氣候協議都非常非常困難。」。

心得:
協議主要目標包括:
1.全球氣溫控制在比前工業化時代溫度升高2攝氏度以內,爭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2.在2050到2100年期間,將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到樹木、土壤以及海洋能夠自然吸收的水平以內
3.每5年對美國國家的減排貢獻進行一次評估
4.富裕國家以"綠色金融"的方式幫助貧窮國家適應氣候變化併發展可再生能源
如果巴黎協定裏的承諾得到完全執行,到2100年全球升溫幅度將控制在3.3攝氏度,如果美國退出,升溫幅度將達到3.6攝氏度。

不論川普是否改變決定,一旦美國退 出《巴黎氣候協定》,國際社會如何確保全球氣候治理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架構內, 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 2 度之內 的目標,有賴歐盟、中國及其他排放大國攜手合作。由於歐盟一向對解決全球氣候 問題不遺餘力,中國是否願意堅定履行協議,落實自主減排,甚至展現更大的雄心, 填補美國退出協議後的減排缺口,成為《巴黎氣候協定》能否落實的關鍵,這也是中國成為全球領導國家的契機。

第五次大事記

系級:國際交流/社會學係
姓名:耿中麒
學號:08881030
跨國企業是塑膠垃圾主來源 推動回收形同障眼法&扭轉塑膠浪潮──可口可樂、HP這些公司做了哪些努力?
時間:2019/10/24&2019/10/25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20918
          https://e-info.org.tw/node/220941
新聞內容:
一、
環保團體「擺脫塑膠」(Break Freefrom Plastics)23日指出,可口可樂和雀巢等大型跨國集團是塑膠垃圾主要來源。它們推動資源回收和使用可分解包材,但其藉以獲取暴利的「用過即丟」大量消費文化才是真正環境殺手。
「擺脫塑膠」約一個月前在51個國家展開「世界環境清潔日」(World Cleanup Day)協同行動,志工們共收集近50萬件塑膠垃圾,其中約43%的商標清晰可辨。根據「擺脫塑膠」數據,可口可樂(Coca-Cola)連續第二年高居塑膠垃圾來源首位,其塑膠包裝商品造成的垃圾量比排名第2至4的企業加總起來還多。
「擺脫塑膠」在報告中指出,許多跨國企業承諾將讓自家產品更具永續性,在很多方面卻仍擁護過時的「用過即丟」消費文化和商業模式,因此造成垃圾氾濫。
此外,儘管海洋塑膠垃圾的主要來源是中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斯里蘭卡,亞洲垃圾危機的罪魁禍首終究是總部位於歐洲和美國的跨國集團。
除了可口可樂、雀巢(Nestle)和百事可樂(PepsiCo)以外,其他前10大塑膠汙染源還包括億滋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聯合利華(Unilever)、瑪氏公司(Mars Inc.)、寶鹼公司(P&G)、高露潔棕欖公司(Colgate-Palmolive Co.)、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以及不凡帝范梅勒公司(Perfetti Van Mille)。
二、
全世界每分鐘購買近一百萬個塑膠瓶。隨著塑膠對環境的影響成為政治問題,包裝商品製造商和零售商不得不想辦法減少一次性容器流通。現在他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新想法和新技術。
過去的50年間,由於廉價一次性用品需求廣泛成長,塑膠的產量激增,造成環境破壞。儘管大眾對於遍布塑膠垃圾的海灘和吃下塑膠死亡的海洋動物屍體照片感到憤怒,塑膠浪潮卻沒有快速止息的跡象。
石油工業正投入數十億美元興建新廠房,以生產更多的塑膠,尤其是全球最大塑膠產品和塑膠垃圾產地-亞洲。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常用於汽水和礦泉水瓶,以及其他家用或個人護理產品。市場研究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資料顯示,僅去年一年,這些塑膠瓶的銷量就超過了4,800億瓶,幾乎是每分鐘一百萬瓶。
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包裝研究全球負責人道尼(Rosemarie Downey)告訴路透社,將循環設計原則導入包裝,也就是考慮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包括使用和再利用,是品牌解決產品垃圾過多的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回收、循環和再利用,減少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
歐盟已投票通過,2021年起禁用包括吸管、塑膠刀叉等10種一次性塑膠製品。所有塑膠包裝(塑膠廢棄物的主要來源)到2030年必須全面回收。
垃圾。Chesapeake Bay Program(CC BY-NC 2.0)
全球每年產生大量塑膠垃圾。Chesapeake Bay Program(CC BY-NC 2.0)

所有塑膠廢棄物都可以重製成新塑膠

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科學家和企業的產品設計人員都在尋找防止一次性塑膠製品在環境中擴散的方法。
瑞典哥德堡查爾默斯理工大學,由太空、地球與環境系能源技術組主任圖曼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塑膠的韌性是一種資產。
圖曼說,塑膠不可降解的特性使其成為環境災難,也是循環使用的首選材料,是舊塑膠真正的價值所在,為塑膠的收集提供了經濟動力。
圖曼的研究團隊將塑膠蒸汽裂解,進行化學回收實驗,開發出一種可以將任何類型的塑膠廢棄物分解成分子的技術,所生成的氣體可轉化為品質與原始塑膠相同的新塑膠。
「我們找到合適的溫度(大約攝氏850度)、合適的加熱速率和停留時間,能夠每小時將200公斤塑膠廢棄物轉變成有用的氣體混合物。接著在分子層級回收,成為品質如初的新塑膠。」 圖曼說。
新製程可以讓今日的塑膠工廠變成回收精煉廠,並繼續利用既有的設備。

可口可樂用塑膠垃圾製造瓶子

10月15日,可口可樂公司與多個企業合作啟動「增強型回收」計畫(enhanced recycling),推出第一批用回收來的海洋塑膠廢棄物製成的概念塑膠瓶,顯示海洋塑膠垃圾確實可再利用於食品和飲料包裝。
雖然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合作團隊還是生產出塑膠瓶樣品,作為概念驗證。
300個樣品瓶有25%的材料來自海洋塑膠廢棄物。可口可樂基金會部分贊助的循環海洋計畫(Mares Circulares)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舉辦了84次淨灘活動,加上地中海12個港口的漁民帶回的塑膠廢棄物,投入此次概念瓶的製作。
海廢塑膠瓶顯示增強型回收技術的確有革命性的潛力,可以將使用過的任何品質的塑膠回收為食品或飲料包裝所需的高品質新塑膠。

一小步背後的高潛力技術

短期內,增強型回收將以商業規模導入既有回收商的廢棄物流,包括過去不可回收的塑膠和劣質可回收材料。可口可樂規劃2020年起將增強型回收用於部分產品的塑膠瓶。
可口可樂西歐公司技術和供應鏈總監岡佩爾(Bruno van Gompel)表示,增強回收技術的潛力巨大,不僅對本公司,對整個產業和社會都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它能加速塑膠閉環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選擇投資。」
開發出專利增強型回收技術的荷蘭公司Ioniqa Technologies執行長胡浩(Tonnis Hooghoudt)說:「增強型回收將影響全球。透過與可口可樂和其他創投夥伴合作生產這種塑膠瓶,我們已經展現這種技術的潛力。我們的新工廠現已投入營運,並且正在擴大技術規模。我們的目標是徹底消除一次性塑膠和塑膠廢棄物。」
菲律賓塑膠回收場的勞工。照片來源:國際勞工組織 ILO/M. Fossat。(CC BY-NC-ND 2.0)
數十個國家正試圖透過立法控制塑膠爆量。加拿大自由派首相特魯多(Justin Trudeau)政府6月宣布,2021年起將禁止一次性塑膠。
儘管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但加拿大政府的宣示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等賣了數十億個寶特瓶的大企業帶來壓力。
可口可樂公司表示,他們在2017年使用了300萬噸塑膠,每分鐘約200,000個塑膠瓶,百事可樂尚未公布其塑膠用量。

HP用海洋塑膠製造電腦

NextWave Plastics成員之一惠普公司(HP Inc.)9月27日宣布推出HP Elite Dragonfly,全世界第一台用海洋塑膠製造的筆記型電腦。
HP Elite Dragonfly是全世界最輕薄的商用電腦,重量不到一公斤(2.2磅)。它的揚聲器外殼50%是二手品回收再製塑膠,包括5%的海洋塑膠。
除了HP Elite Dragonfly外,HP還有另外兩種用海洋塑膠製成的產品,分別是全世界第一個海廢顯示器HP EliteDisplay E273d,以及用來自海地的海洋塑膠垃圾製成的墨水匣。
為確保海洋塑膠產品的規模繼續擴大,惠普承諾2020年推出的所有新款HP Elite、HP Pro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中都含有海洋塑膠。
該公司還宣布,他們在海地進行的特殊回收計畫已經升級超過100萬磅的海洋塑膠瓶。
截至目前,HP已從海地採購了超過一百萬磅(450公噸)的海洋塑膠,等於超過3500萬個塑膠瓶,用於生產自家產品。
除了保護海洋和地球之外,HP的海洋塑膠計畫還為當地社區的經濟發展和教育創造了新的機會。 在海地,HP與「第一英里聯盟」的合作為該國成年人創造了1,100多個收入機會,並為150名兒童提供高品質教育、食品和醫療援助。
NextWave成員公司正在將海洋塑膠製成商品,以減少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同時也正往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4.1邁進,要在2025年底之前減少至少25,000噸塑膠(相當於12億個寶特瓶)進入海洋 。
心得:
本次大事記我選取了兩則互相關聯的新聞進行閱讀分析。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浪潮下,類似可口可樂這樣的霸王龍級國際企業似乎對於世界環境產生了更多影響,理應肩負起更多社會責任,同時也可以看出此類企業確實具備有效實現環保目標的條件和能力。
以可口可樂公司為例,它在全世界大量生產塑料瓶裝飲料,統計數據顯示它在全球飲料市場的佔有率大概可以達到48%,而生產一瓶瓶裝飲料需要消耗相當於三瓶水和四分之一瓶的石油,毫無疑問在這個星球上石油消耗最多的組織中必有他的一席之地。與海量塑料瓶使用形成對比的是極低的回收率用率,經年累月下來全世界各個角落都累積了不計其數的塑料垃圾,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儘管我們知道它是一家龐大的企業,但是很難直觀地感受到它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對比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可口可樂公司確實在環保事業上有一定的積極態度,但是其實在環保事業上的投入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在氣候治理的地緣政治學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利益很難達成切實有效的環保協議。相比較而言,大型跨國公司得益於公司制度反而能夠成為一種另類的大型跨國環保機構,他們完全有能力在世界範圍內對環保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回收塑料進行重新製作,這誠然是一個好提議,但是聯想現實生活中由於塑料製品結實、耐磨、防油等特性,人們會拿它裝儲各種類型的內容物,如果想要對承裝過各種物品的塑料進行回收再利用,首先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就是進行垃圾分類。另外即使進行了初級的垃圾分類,實際得到的塑料垃圾中仍然混有大量的雜質,如何進行提純利用,還有待科學家們對技術的繼續研發改進,當然我希望能夠開發出高效再利用塑料的技術,這樣其實也有利於人類更深入挖掘塑料作為耐用材料本身的使用價值,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用過即拋的白色垃圾。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