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四B 張簡翊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四B 張簡翊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政四B 張簡翊辰

氣候變遷加劇不平等 美澳拒援助

2019-10-27 19:11台灣醒報 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加劇全球貧富不平等,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皆難以倖免。對此,由27國組成的綠色氣候基金25日在巴黎宣布,將挹注98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美國和澳洲因拒絕援助遭到環保團體的抨擊。

全球不平等惡化

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由氣候科學家迪芬鮑和伯克所做的報告顯示,要是沒有氣候變遷,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會更小。NGO德國觀察指出,包含東南亞等地區不僅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他們也缺乏足夠資源預防與重建。譬如海平面上升迫使孟加拉居民搬遷;莫三比克在3月遭受兩個熱帶氣旋的重創,造成260萬人流離失所。

富國也飽受氣候變遷的危害。一份2017年報告顯示,高溫使得亞利桑那等州用電量攀升,必須付出更多的能源成本,相較之下東北的州則因此減少暖氣的使用,使得這些州的GDP增加10%之多。在西班牙超過20%的人付不起暖氣或冷氣的費用。

根據另一份研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特別是獨居的年長女性和單親母親的家庭,這些家庭受氣候變遷的風險高於平均的35%到120%。

美澳拒援助

《路透社》和《德國之聲》指出,由27個富裕國家組成的綠色氣候基金,預計在未來4年間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和應付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其中有11國甚至雙倍加碼過去的承諾,美國和澳洲則是拒絕援助。

歐洲氣候行動網路表示,這是個好的開始,儘管仍不足以對抗氣候變遷。綠色氣候基金的執行長格萊馬雷克指出,這筆980億美元的援助好比加涓滴之水在海中,估計每年需要3兆至6兆美元,才能幫助全世界走向永續發展的道路。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政四B 05114257 張簡翊辰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 5年內有望增長5成

https://m.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953265

〔編譯劉宜庭/綜合報導〕國際能源署(IEA)針對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進行2019年至2024年的分析與預測,21日發布《2019年可再生能源》(Renewables 2019)年度報告。報告預估,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未來5年內可提升50%,相當於增加1200吉瓦(GW);可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將從目前的26%提升到30%。

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中預估成長最快速的是太陽能,其發電量未來5年內約可增加600吉瓦,且發電成本可降低15%至35%;屋頂太陽能系統的數量未來5年內有望增加逾一倍,達到1億座,其主要市場為澳洲、比利時、美國加州、荷蘭及奧地利。報告認為,2024年全球將僅有6%符合條件的屋頂已安裝太陽能系統,顯示太陽能發電往後仍具有龐大的進步空間。

報告強調,政府政策與關稅的改革仍有其必要,才能確保太陽能發電得以永續成長;政策及法規的不確定性、高投資風險、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系統的技術改進,則是發展可再生能源須面臨的三大挑戰。

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可再生能源當前已成為全球第2大發電來源,但我們如果要朝著改善氣候變遷、空氣品質、能源使用的長期目標持續邁進,仍需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擘劃。當成本愈降愈低,才愈能激勵我們發展太陽能光電系統。」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政四B 05114257 張簡翊辰

環團包圍《BBC》總部 要求以「二戰狀態」報導氣候變遷

2019-10-11 19:50

https://m.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94361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的環保團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今(11)日傳出包圍英國《BBC》倫敦總部的消息,呼籲該公共媒體將氣候變遷視為如「二戰」般的緊急狀態報導,並向社會大眾說實話。

《路透》報導,堅決對抗氣候變遷的環保團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提倡對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進行反抗,以阻止氣候變遷將在全球帶來的災難性影響。

「反抗滅絕」今(11)日包圍英國公共媒體《BBC》的倫敦總部,要求該媒體將氣候變遷的議題,視為像「二戰」一樣的緊急狀況,加強報導、宣傳力度。

對此,環團發言人麥卡錫(Donnachadh McCarthy)表示:「我們聚集於此是因為《BBC》拒絕宣布『氣候緊急狀態』,且他們不斷將『高碳排放』的生活正常化、合理化,像他們的節目《頂級跑車秀》(Top Gear)就是一例。」

《BBC》發言人則表示她目前無法評論總部的安全問題,她拒絕為《BBC》的報導力度進行回覆。

據悉,近日來示威民眾已在倫敦多數進行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抗爭,將自己的手黏在不同建築的玻璃、牆上。他們警告,若政府不採取行動,氣候變遷將會帶來災難性的飢荒和社會崩壞。

「反抗滅絕」的英國分會主要訴求政府將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期限,從2050年提前至2025年。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政四B 05114257張簡翊辰

抗議氣候變遷遍地開花 占領城市街道

2019-10-08 22:50台灣醒報 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

由環保人士發起的「反抗滅絕」社會運動,7日開始進行為期兩周的抗議活動,遍佈於英、德、法、美、紐、澳等國各大城市,癱瘓城市的街道和橋梁,然而佔領街道的行為也引起一部分人的反彈。他們的訴求是將人為溫室效應氣體在2025年前降至0,以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反抗滅絕運動的發源地位在倫敦。根據《衛報》報導,光是第一天在倫敦就有280人被逮捕,跟反抗滅絕在今年四月發起的同樣運動相比,警民之間的關係緊張不少。還有83歲的示威者遭逮捕,罪名是在牆壁上噴上標語。

其他國家抗議運動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據《路透社》報導,在德國柏林,抗議者佔領了勝利紀念柱的圓環,以抗議總理梅克爾對於改善氣候變遷政策的自我感覺良好。在美國紐約,抗議者對華爾街公牛噴灑紅色顏料作為假血並躺在其旁,表達對生態浩劫的恐懼。

不過也有人因街道被占領感到不便,譴責反抗滅絕運動的過激行動。《華盛頓郵報》報導,紐西蘭總理阿爾登表示,人民有抗議的自由,但是佔領街道而阻礙人們上班無助於令人接受其訴求。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儘管承認面對氣候變遷必須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但也批評反抗滅絕讓倫敦的警力疲於奔命。

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政四B 05114257 張簡翊辰

氣候暖化續惡化 G20國家連3年減碳未達標

2019-09-26 自由時報

https://ec.ltn.com.tw/m/article/breakingnews/2927893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全球暖化加劇,現已有多國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根據資誠(PwC)統計,儘管20國集團(G20)致力於環境永續,深知減碳工作勢在必行,但實際減碳成果已是連續3年未達標,國際社會須警惕。

資誠今天公布「2019全球低碳經濟指數」(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dex 2019),各國減碳成果已連3年未達標,2018年全球年度脫碳率為1.6%,較2017年的2.6%及2016年的2.6%退步,距離巴黎協議中「國家自訂預期貢獻」(NDC)所訂定的3%目標已越來越遠。

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方面,2018年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為7.2%,為2010年以來最高成長率;但儘管如此,2018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增加2%,可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仍有進步空間。

2018「年度脫碳率」排行榜前5名中,以德國6.5%最多,其次是墨西哥(5.2%)、法國(4.2%)、義大利(4%)與沙烏地阿拉伯(4%),德國脫碳率高,主因是減少燃煤、石油、與天然氣的使用量,並提升8.7%的太陽能與風能發電。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指出,雖然能源轉型有效提升脫碳率,但德國其實是受惠於「暖冬」,使國內供暖用電需求減少許多,而有效降低部分排碳量。因此,德國若想不受天候影響並穩居減碳資優生寶座,仍不可掉以輕心。

至於累計年平均脫碳率,英國以累計年均脫碳率3.7%名列第一,但英國2018的年度脫碳率僅3.5%,比2017的年度脫碳率4.7%退步,英國若想在2050年達到零碳目標(net-zero target),就須在建築、交通、以及用地等方面有更積極作為。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