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第十二次大事紀

來自衣服與塑袋 英國倫敦微塑料沉積嚴重

系級 : 政延B
姓名 : 許家瑋
學號 : 03114287
出處 :2019年12月30日
內容:
英國「衛報」報導,有研究發現,城市居民會吸收空氣中傾洩而下的微塑料污染物,目前記錄到微塑料沉積最嚴重的城市為英國倫敦。吸入或吃進細小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衝擊仍不明,專家呼籲有必要即刻研究以評估相關風險。
這份研究目前只評估4個城市,但4個地方的空氣全都有微塑料的蹤影。科學家相信,由於衣服與包裝袋等微塑料的源頭四處可見,世界每個城市的空氣應都有被微塑料污染。
這份刊登於「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年約新增3.35億公噸原始塑料,大多流入自然環境。
研究人員在倫敦市中心一棟9層樓的建物屋頂蒐集飄落的微塑料,在全部8個樣本裡都有發現,沉積率從每天每平方公尺575片到1008片不等,且從中確認出15種不同的塑料。大部分的微塑料是壓克力纖維,極可能來自人們的衣服。只有8%是塑膠微粒,當中大部分為聚苯乙烯、聚乙烯,這兩者皆為常用的食品包裝材料。
倫敦的微塑料沉積率是中國東莞的20倍、法國巴黎的7倍、將近德國漢堡的3倍。研究員目前仍不知道各地沉積率差異的原因,不同的實驗方式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倫敦空氣裡的微塑料含量震驚了科學家。帶領這項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專家萊特(Stephanie Wright)說:「我們發現高含量的微塑料,遠高於先前披露的數據。但世界所有城市應該都會有類似狀況」。
在倫敦市中心採集到的塑膠微粒介於0.02毫米至0.5毫米之間,這些微粒大到在吸入時會停留在呼吸道,並順著唾液被吞入。更小的粒子會被吸入肺部和血液,對健康造成最大的潛在危害。
報導指出,交通和工業排放的污染物對人體的嚴重危害眾所皆知,2019年初一份綜合性的全球評估指出,空污可能會損害人體每一個器官,甚至每一個細胞。但目前仍然不知道從空氣吸進、從飲食吃進塑膠微粒對人體的潛在衝擊程度;根據其他研究,人們平均每年吃下至少5萬個塑膠微粒。
德國「艾佛瑞德維根納極地海洋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專家柏格曼(Melanie Bergmann)表示,對微塑料污染潛藏的健康危害進行更多研究非常重要,「我們目前並不知道,吸入人體的微塑料,有多少會滲入肺部深處」。
萊特說,要想減少微塑料,就要改變使用塑膠及處理塑膠的方式,「你沒有辦法清光它們,所以該是從源頭來遏止了」。

心得:
我曾經收集過微塑料危害的資訊,以歷史健康統計來看,人類在胸腔與肺部疾病的比例,從工業革命後數據快速爬升,18世紀後人類改變生活型態後,得以換得便利的生活、科技快速發展等成果,但生活型態的改變不僅改變整體氣候,也直接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我認為應快速讓人類的生活型態在進行新世代的改變,讓人類可與氣候、生態體系共身共存,並且擔任促進維護與改善之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