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第十一次大事記

系級:社會學系
學號:08881030
姓名:耿中麒

減量力道不足 國際智庫提長期氣候策略

時間:2019/12/9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21860
內容:

每年COP起跑前夕,常會看到許多權威機構開始紛紛拋出累積一年量的研究數據,這些結論通常揭露了當年度的碳排成績,或甚至是預測了未來的排放量路徑,由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布的《2019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就是其中一份。
回顧去年,該報告開宗明義指出若要將地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C內,全世界必須再多減130~150億噸二氧化碳,如欲挑戰溫控目標1.5°C,則得多減290~320億噸。而根據今年的報告,令人遺憾的是,如此差距並沒有縮減,這意味著全球減量腳步停滯中,未來該如何提升國家自主貢獻(NDC),是當前氣候社群最大的難題。

IDDRI研究員Yann Robiou du Pont(左)和New Climate Institute創辦人Frauke Röser(右)(圖:楊竣文)

氣候減量新思維:規劃長期策略

即便困難,卻不是完全沒有解方。COP25上,永續發展暨國際關係研究院(IDDRI)與氣候政策網絡(Climatepolicy.net e.V.)就在一場周邊會議上,分享一套「長期氣候策略」(long term strategies)新思維,可以幫助強化國家自主貢獻。
這個字眼,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國家規劃出NDC短程、中程、長程且「透明化」的行動目標,讓氣候社群可以隨時檢視、監督。不過,IDDRI研究員Yann Robiou du Pont強調,光有目標是不夠的,長期策略裡還必須包含幾個特色,才稱得上是NDC的強化補充包。這些包括:
  1. 具有願景目標且能避開高風險策略及減碳瓶頸;
  2. 促成跨部門合作;
  3. 涵蓋非國家行為者及公民社會,促進企圖心並確保政策執行;
  4. 具有透明度,可以吸引私部門資金及國際援助;
  5. 具有合作性,可以仰賴外在行為者;
  6. 具有企圖心,透過長期氣候策略的彈性及特殊性質,提供清楚方案實現低碳轉型。

實戰經驗分享 英國如何邁向2050碳中和

談了這麼多抽象的概念,是時候一同來看看實際案例,像是英國2050年的碳中和藍圖。
事實上,英國自2008年通過《氣候變遷法案》後,在長期氣候策略中初設了三個執行週期和碳預算(carbon budget)目標,分別必須在2008~2012年、2013~2017年、2018~2022年減少一定比例的溫室氣體。但隨著近期英國喊出更具野心的2050年碳中和目標,目前政府已額外增加2個執行週期,分別於2023~2027年和2028~2032年中,各自要再減少51%和57%的溫室氣體量(相較於1990年的排放水平)。(編按:根據台大風險中心趙家緯博士來信指正,「長期氣候策略(LTS)」是應巴黎協定要求,英國去年四月以Clean Growth Strategy 作為LTS提送至公約秘書處,但階段性的碳預算是其氣候變遷法的要求,較不適宜用來說明LTS研擬對於提升NDC的效用的例子。)
無庸置疑,當國家清楚設定每個周期的排放上限,接下來就比較容易訂出一連串的行動。不過英國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長期氣候策略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依照國際情勢、科技發展等做滾動式修正。
目前,UNFCCC已陸陸續續收到13份來自各國的長期氣候策略,其中包含葡萄牙、斐濟、馬紹爾群島及德國等,都致力追求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不過,同場周邊會議上,也有專家強調,地區首長的任期問題,會是影響長期氣候策略延續性的瓶頸之一。而要避免這個問題,就必須花時間讓不同繼任者或黨派之間有良性的政治協定,這也讓擬定策略,變成是個充滿挑戰卻又不得不做的差事。

心得:
說起英國,人們都會想到工業革命,而作為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英國百餘年以來也高度依賴煤炭作為工業發展的能源。不過近些年來情況卻逐漸改變,在其境內漸漸開始出現「無煤日」和「無煤周」現象,意味著在24小時、甚至是七天之內,全國的發電沒有一度是來自燃煤電廠。能夠有如此耀眼的成果,與英國制訂的長期氣候策略離不開關係。
一個富有規劃性的長期計劃,對於氣候變化這樣的巨大工程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之前所瞭解到的,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為阻止氣候變遷所作出的努力很難快速感受到成效,正是由於地球是如此龐大而個人能做出的努力十分微小,但是政府及大型組織務必要擔當起組織引導的責任,這需要高度的前瞻性和遠見,具體到現實中就是一份長期有效的氣候規劃。
對於西方主流社會而言,政黨輪替和政府首腦的變化事實上對於任何長期規劃而言都是一種極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應當認識到氣候問題不同於政治問題,是深切觀乎全體人類未來命運的根本問題,不應根據政治立場及政治理念的差別而有所鬆懈,這也要求除了我們一貫強調的加強不同國家區域間的整體協作之外,即使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部也應加強不同政見群體間的交流以利達成共識,促進一份切實有效、共同認可的長期規劃得以順利推進,不因政治人物變化而有反復。當然,在長期穩定下的動態調整也是必須的,這則有賴於群體間充分交流和共同研究,以科學性為基本前提進行改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