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號:08881030
姓名:耿中麒
COP25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巴黎協定第六條
嚴格國家訂《聖荷西原則》走自己的路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22034時間:2019/12/17
內容: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在延長兩天兩夜的討論、將近44小時,終於在馬德里時間的15日晚上9點落幕,成為25年來耗時最久的一次締約方大會。

據中央社報導,來自近200個國家的談判代表最後決定,延後到明年再做出有關全球碳市場議題的重要決定,而最終通過多項的宣言,則要求各國展現更大雄心,減少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以及協助受氣候變遷影響所苦的貧困國家。
主辦國西班牙則聲稱,最後產出的文件與巴黎協定所需(升溫控制在2 ℃以下)相去甚遠。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15日也表示,他對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成果感到「失望」。他認為,國際社會錯失應對全球暖化危機的機會。
加勒比海國家格瑞那達(Grenada)特使斯帝爾(Simon Stiell)批評,「我們希望保留巴黎氣候協定裡的條款,但我們在每一次締約方會議上看到的,似乎都只是削弱這些條款的新機會。」據路透社報導,世界主要經濟體不太願意提出大膽的行動呼籲以對抗全球暖化,因此引發較小國家和環保倡議人士強烈批評。
談判進展與科學事實的落差 IPCC報告僅「被注意」而非「認可」
抗議者和觀察者普遍認為,最新科學研究結果明明看起來非常急迫,談判步調卻緩不濟急。
Carbon Brief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COP25之前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巴黎協定》的1.5℃目標「已無法達成」。報告總結說,即使現有的氣候承諾(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全部實現,2030年的排放量仍比目標高38%。「全球碳預算2019」(Global Carbon Budget 2019)報告再度證實這點。該報告顯示,2019年和2020年化石燃料和工業碳排放將繼續上升。
而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的土地特別報告、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進一步突顯談判進展與科學事實的落差。然而,對於這些科學事實,COP25會議最終文件僅表示「注意到」這兩份報告、「對參與的科學家表示肯定和感謝」,但仍未使用「歡迎」一詞。 (去年的COP24峰會,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科威特也拒絕使用「歡迎」一詞表示對IPCC 1.5℃報告的態度,造成情勢嚴重緊張。)

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因素:巴黎協定第六條
根據Carbon Brief,在COP25召開之前,許多人期望將重點放在巴黎協定「第六條」,使碳市場和其他形式的國際合作規範有共識。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大部分都在2018年底完成,這是最後未決部分。
會談結束時,第六條的談判結果慘不忍睹。由於各方未能達成協議,將在2020年6月的中期會議和11月的COP26上再次討論。
關於第六條的討論很技術性,而且充滿了專業術語,然而如Carbon Brief在第25屆締約方大會前一周發表的深入問答所解釋,這一條是整個巴黎協定的成敗關鍵。這種高風險的情況是馬德里峰會失敗的關鍵原因。
第六條本身包含三個獨立的氣候目標「自主合作」機制,最終目的是提升積極度。其中兩種機制以市場為基礎,第三種機制則奠基於「非市場方法」。 巴黎協定案文概述了對參與者的要求,但未決定細節。
京都議定書時代的減碳額度如何傳承?
Carbon Brief報導指出,同樣引發爭議的是如何處理數10億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碳補償單位,總量相當於超過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這些碳補償單位主要是在「清潔發展機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下產生的,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計畫創造出「認證減排量(CERs)」。
這些CER大部分是在某幾個國家或地區中產生,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巴西。在COP25上,這些國家要求使CER符合巴黎協定6.4條的規定,因為私人企業已進行了善意的投資,不應使其資產變得毫無價值。
據Carbon Brief,歐盟和脆弱國家堅決反對沿用這些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碳補償單位。他們認為,沿用認證減排量等於是用已經實現的減排取代未來新增減排,使原本就乏力的積極度更加消極。
也有意見指出,CER在公開市場上已被視為一文不值,約為每噸二氧化碳0.2美元。此外,數十億噸的供應量遠遠超過需求,將讓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碳價格過低,影響私部門投資的動機,切斷想透過提早進場獲利者的潛在資金流。
一群尋求嚴格規範的國家發布了「聖荷西原則」
Carbon Brief報導,會談中備受關注的現象是,由哥斯大黎加領導的一群進步國家在14日早上迅速以今年稍早締約方大會前會上擬定的草案為基礎,發表了《聖荷西原則》。
該草案在會前會期間私下流傳,但並未公開發表,顯然是在嘗試達成共識和妥協。
哥斯大達黎加環境部長羅德里格斯(Carlos Manuel Rodriguez)說,聖荷西原則是「第六條成功的定義」,要求「禁止使用2020年前的碳補償單位和京都議定書單位及補貼」,並「確保避免重複計算減排量」。
從12個國家或地區開始,到週六結束,已有30個國家簽署了這些原則,其中包括許多歐盟成員國,如英國和德國。
根據氣候之家報導,聖荷西原則排除重複計算和京都議定書系統的碳信用額度。該原則沒有明確列出任何國家,但是巴西政府的立場是要重複計算,澳洲是唯一公開表示打算沿用京都議定書時代碳信用額度來實現其2030年排放目標的國家。
從COP25談判期間發表聖荷西原則一舉可看出,尋求嚴格規範的國家有多沮喪。13日稍早,羅德里格斯已點名說「完全無法接受」澳洲、巴西和美國的立場。
該原則還指出,市場必須實現全球排放量的「總體緩解」,並應使用透明公開的的會計方法進行評估。

少數成果:新的五年性別行動計畫
「性別行動計畫」(gender action plan)是在COP20的利馬會議中獲得通過,用意在確保女性在有完整、平等和有意義的參與機制,並促成性別友善的氣候政策與「性別主流化」觀點。本次大會少數達成的共識,則是大會同意了新的五年計畫,以支持氣候公約中與性別相關的決策和規範。
NGO團體對最後的成果表示滿意,認為此決議有考慮到人權、公正轉型和原住民。
等同實質啟動巴黎協定的COP26 使英國政府身負重任
Carbon Brief指出,雖然2020年6月的波昂中期會議上有機會解決一些問題,但許多癥結點還是需要在格拉斯哥COP26會議上討論。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英國。英國新當選的保守黨政府在制定氣候計畫的同時要舉辦一次成功的COP,將承受巨大的國際壓力。本質上來說,COP26等於是實質啟動巴黎協定。此外,英國政府將得以脫歐後身份進行未來與歐盟的談判。
整個馬德里會談中,英國前氣候部長和即將上任的COP26主席奧尼爾(Claire O'Neill)出席了許多活動,但受限於英國的簾幕規則( purdah rules ),他們不能在大選前談論英國的政治問題,因此也不能討論明年的會議。
正如我在第十次大事記中所寫,巴黎協定中將溫度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而本次cop25峰會的失敗也證實了這一點。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各位科學家在研究後發出警示時做好了提前量的準備,不過就相關信息資訊來看可能性非常微渺。
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相較於以往產生了較大的分裂,歐盟及小島國家態度較為激進,而美中澳等國家均表現出了一種消極態度,這件事情並不能就此判定誰是對的誰是錯的。結合“環保少女”在歐洲的經歷可以看出,環保本身在歐洲已經徹底淪為新時代“造神運動”以及政客拉扯選票的工具。
我從不懷疑格雷塔對於環保的熱心,畢竟在我像她這麼大的時候也會真誠地相信環保是我們人類目前第一要緊事,每當在生活中看到不環保的事情會真實的感到沮喪。很多人嘲笑她虛偽、表情詭異、口號激進,我想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不應該如此去詆毀一個小女孩的環保熱情。但是應該認識到格雷塔的背後是充滿了各種勢力的博弈和推動。格雷塔是誰,誰來推動環保運動,其實政客們根本不關心,也不在乎,真正重要的是標籤為“年輕人,環保主義者,中產階級,學識階層”這些的選票。在歐洲,綠黨大獲好處是不爭的事實。如今的歐洲,政客們向格雷塔無條件示好,就是拉攏年輕群體最輕鬆、最安全的方式。
政治正確的語境下,無論是誰也不能說“環保不好,環保沒有意義”這對於政治家們來說更是如此。所以一群有閱歷、有文化,能看到世界真實的黑暗面的政客們,為了“政治正確”,向小女孩示好支持,也就不難理解了。
《皇帝的新裝》中,只有一個小孩敢於說出真相:皇帝根本沒穿衣服。事過境遷,16歲的格雷塔走紅,讓這個故事角色互換,單純的小孩成為了“環保的新衣”,慈善組織,宗教,政客,明星們,都為了各自的利益,自說自話。但是沒有精英會敢於揭穿真相:環保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單靠吶喊就解決的,反而迎頭符合,捍衛這件新衣。
關注當今世界存在的問題,包括環境問題,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好的,但是如果有人利用孩子和青少年的這種關切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那麼這必須是要被譴責的,年輕人可以暫時不理解世界是如此複雜、不同且飛速發展的,但是成年人應該全力以赴,真正的付出行動,並且引導好年輕人的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