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會議 環保署長與各國官員互動多
資料出處:TEIA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1984
時間:2019/12/13
內文:
台灣不是巴黎氣候協定的締約國,仍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會議。代表台灣參與的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今年與各國官員的互動比往年多,不過,台灣減碳作為仍有不足的地方。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 25)2日至13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外交部旗下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技術研究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等機關和團體利用會議期間在周邊會議發聲。
張子敬在馬德里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雖然無法進入大會會場,不過在場外與各國官員的互動比往年都多。除了邦交國,他也與歐盟、英國、瑞典、德國等國代表會晤,各國對台灣對抗氣候變遷的作法相當重視,台灣也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國家。
此外,張子敬還接受在地的「ABC日報」等媒體專訪,說明台灣的能源和減碳政策,以及為何因為中國的壓力,無法參與這次的氣候會議。
張子敬表示,在減碳的作為上,台灣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台灣十分依賴進口化石能源,每度電的碳排量過高,住商、農業和交通部門的減碳都有待加強。
其次,除了建立碳交易制度,落實總量管制,張子敬也支持徵收碳稅,「使用者付費本來就應該」。他說,環保署在水污染防治有許多經驗,未來碳稅的收入將專款專用,用來減少碳排。
心得:
上文所述,各國的互動較往年更多,也就代表各國對於落實永續發展的態度更為積極,對氣候變遷感到更為重視,因此更有心力參與討論以求解決問題,這對於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是有利的,各國能齊心協力才是解決當前問題最重要的一環,另外,台灣自知減碳方面上仍有不足更應該尋求改變,落實獎懲的制度,確立減碳的力度足夠才能真正改善當前的碳排放,要讓各國看見台灣可以從這方面先下手,讓全球看見台灣自制的能力而被效仿,就能成功在世界上展露光芒,即便台灣不是巴黎協定內的締約國,但也可同時促進其他國家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改善當前的極端氣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