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第六次大世紀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程序啟動 但談判桌上的影響力仍會持續


姓名:白昕祐
時間:11/05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內文:
美國總統川普將於5日啟動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不過,根據氣候之家(Climate Home News)報導,儘管美國放棄了它協助促成的協定,其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的席位仍在。
早在2017年6月,川普便在白宮玫瑰花園宣告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而根據該協定的規定,今年11月4日,即巴黎協定生效三年後,是川普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氣候公約秘書處通報退出的第一次機會,
退出程序從開始到完成要花一年時間,也就是說將在2020年11月4日,美國大選後的第二天、格拉斯哥氣候談判開始前五天退出。
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9月間在紐約舉行,圖為川普出席畫面。照片來源:美國白宮
在川普剛上任的幾個月,還在考慮是否退出該協定時,當時的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建議他留下,保留美國在談判桌上的位置。但是前英國和歐盟的首席談判代表、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貝茨(Peter Betts)指出告訴氣候之家,他認為美國就算正式退出協定,仍將繼續在內部影響全球氣候變遷政策,實際上「他們會繼續留在談判桌」,
在川普執政前,曾在四任政府國務院工作的首席氣候律師比尼亞茲(Sue Biniaz)表示,在川普完成退出之前,「美國團隊預計將繼續參與」。美國會繼續參與談判中的決策、談判規則以及影響協議。貝茨說,自川普兩年多前宣布美國要退出《巴黎協定》以來,國務院官員一直持續參與其有關規範的談判,只是影響力比較小。這些規範應在美國明年正式退出協議之前定案。
即使在巴黎協定之外,美國仍將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締約國,而《巴黎協定》只是其中一部分。觀察人士認為,除非國務院停止派遣代表團──而這點可能性不高,美國外交官仍將參與談判和最終談判結果的制訂。在巴黎協定談判中,他們將被正式指定為觀察員,但將失去決策權和阻止共識形成的能力。
比尼亞茲認為,在那之後,美國會繼續以UNFCCC締約方和巴黎協定觀察員的身分參加;而這會是美國第二次處於這種位置,上一次是美國從未批准的《京都議定書》。
貝茨指出,儘管美國的地位將被削弱,但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將繼續在談判桌上發揮影響力,「不可能完全無視他們。」
身為把中國推上談判桌並為巴黎協定奠定基礎的強力操盤手,「美國對全球氣候外交的本質和力道至關重要,」歐巴馬的首席氣候談判代表、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史特恩(Todd Stern)認為,退出協定後,美國聯邦政府雖繼續參與談判但角色就沒那麼重要了。
史特恩表示,由於巴黎協定大部分架構已經達成共識,談判必須集中在全球經濟脫碳的行動上。他說:「我不認為退出的川普政府會想在這個領域產生影響力,就算這麼做也沒有任何立場。但我不排除他們出現在無關巴黎協定的議題的可能。」例如在討論當氣候緩解和調適措施沒能避免氣候變遷影響時,如何處理損害責任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否應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或《巴黎協定》會議上處理,長期以來一直有所爭議。美國政府各有關當局都強烈反對這麼做,他們對於脆弱國家的賠償要求非常敏感。美國退出後,這個問題必須在談判主席的協助下,所有締約方談出個結果。
儘管氣候談判將繼續進行,而且美國可能持續參與,但川普的總統任期及其對氣候政策的退縮,仍然在全球政治領導階層中留下缺口,而且已經產生了一些後果。
在9月下旬的紐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川普意外現身,似乎與世界主要排放國未能大幅提升減碳企圖心有關。而他毀棄美國捐助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20億美元的承諾,也使富裕國家手忙腳亂而未能填補空缺。
美國已經在他們覺得重要的地方發揮了影響力。明年他們是否留在談判桌上,「又有什麼關係?」一位資深的發展中國家外交官說。
一位歐盟資深官員也同意,美國退出將不會對談判產生進一步影響。他們在氣候之家報導中表示,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談判中一直「很有建設性」而且會繼續保持。
比尼亞茲說,美國正式從《巴黎協定》中退出或許顯示華府放棄了多邊秩序,但「這段時間也沒人有什麼別的期待」,「我認為全世界已經大致適應了美國退出這件事。」
美國也是如此。由州、城市和企業組成的聯盟正在推進減碳措施,以繞過聯邦政府實現美國的減排目標。該聯盟相信,他們的承諾仍然可以使美國實現其2025年減排目標(比2005年減少26-28%)的三分之二以上。
當然,如果民主黨在明年的美國大選中獲勝,一切可能都會翻盤。氣候變遷課題一向在美國大選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每位有意角逐選戰的民主黨人都表態過要重返《巴黎協定》,而加入的程序只要30天。

心得:
面對川普政府退巴的議題,早在川普甫上任後,就用口頭聲稱的方式退巴,但也因為當時美國政府只有口頭上的提出,因此在程序以及作業流程上,美國還是實質上的協定成員,因此當初我會認為川普政府的目的僅在於提出議題炒熱度,鞏固國內共和黨選民的支持度。只可惜,今非昔比,如今川普政府面對退巴議題,提出認真的態度,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來是川普要在大選時再次拋出能夠鞏固共和黨選民和農業州的議題、二來是對共和黨右派的資本家輸誠,再次強調川普政府的右派重商主義基調,是故若全球暖化如此嚴肅且急迫的全球性公共議題,淪為特定國家或政治人物操作政治議題的舞台,實屬可悲的現況,倘若今天是各國外交單位單就國家利益談判協商,那倒還情有可原,畢竟本質上還是以減緩暖化為目標,但是美國今天身為排碳大國,若是這樣持續以國際政治上的權力強奪主導權卻不作為,陪葬的不僅僅是美國的人民和利益,更是70億地球人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