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今(19)日舉辦「台灣氣候行動研討會」,也是溫管法施行以來,首次齊聚六都說明因應
氣候變遷具體作為,另也邀集台積電、中鋼、友達、南極碳等民間企業,分享交流執行經驗與成功案例。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致詞指出,溫管法自2015年施行至今已滿四年,面對更加嚴峻的氣候危機,環保署為加速減碳進度及加深力道,也將啟動溫管法修法作業,預計明年3月會整理出初步構想。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地方是國家整體執行因應氣候變遷政策的任督二脈。依據碳揭露計畫(CDP)今年5月首次公布全球指標城市名單,596個接受評比城市中,僅43城市獲得A等級,其中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都被列為A等級。
台北市環保局局長劉銘龍在會中介紹推動智慧建築並建立綠色運輸網絡,以響應國際倡導氣候行動及城市轉型;新北市環保局主秘朱益君說明導入創能、儲能與節能等智慧微電網系統的智慧能源管理。
桃園市環保局副局長江育德則說明該市已完成國內發電規模最大的生質能電廠,同時規劃建立機場暨航空城、沙崙綠倉儲及大溪老街商圈等示範區的
生態物流圈;台中市環保局主秘商文麟介紹該市積極推廣綠能運具,不論電動公車路線26條、電動公車數輛165輛及太陽能候車亭210座,都是全國第一。
台南市環保局簡任技正朱玫瑰說明該市辦理「社區為本調適」及「低碳家園」參與式預算,由社區當地居民因地制宜,由下而上來建構台南成為低碳永續城市;高雄市環保局主秘楊宏文提到因應氣候變遷導致水患、颱風、土石流及登革熱等問題,採取廣設生態滯洪池、加強孳檢等調適行動。
環保署表示,應將氣候變遷危機當成轉機,也視為社會轉型的契機,更應結合企業社區民間力量將其化為商機,為下一代建構更具韌性的生存環境,才能迎接未來挑戰並與國際接軌。
心得:近年來台灣有越來越重視相關環保規範,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我們急需要改善環保防面以及能源方面的問題,國際都如此重視了,我們也應當跟進辦理,因為照顧環境不是單一任何國家的事情,而是應該人人有責,若大家都能找出兼顧環境及經濟方面的綜合觀點,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好,同時也能減少災害來臨時的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