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第四次大事紀


系級:政三B
學號:06114256
姓名:李家荃

標題:

物聯網、大數據、對內收碳稅 數位創新+雄心 微軟能源轉型不落人後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內文:
使用100%再生能源正夯,Google在台創下採購綠電先例,Apple推出組裝使用100%綠電的iPhone11。微軟(Microsoft)也不落人後,2014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後,仍不斷採購再生能源。2018年,一舉買下維吉尼亞兩座新建太陽能電廠共315MW的綠電,創下美國企業最大、也是微軟最大的太陽能綠電交易紀錄。

公司買綠電,各部門也要配合減碳。微軟自2012年起就在公司內部實施「碳稅」,每個事業部門都要為排碳付費、跟人事費等一樣加在部門運維成本上;不僅如此,2019年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宣布將公司的碳稅直接翻倍,來到每公噸15美金。所收取的費用則被用在碳中和,並採用更高科技的減碳方案上。

不僅向光電場、風場買綠電,微軟近年積極將專長的IoT(物聯網)、大數據、AI(人工智慧)等技術運用在再生能源電廠上,來改善發電的穩定性、電網可靠度,及風機的監控與維修上。算是另一門生意,也是對再生能源進展的貢獻。

資料中心耗電大 新建需滿足100%綠電
當台灣政府要求用電大戶必須採用綠電,而大戶避之唯恐不及時,台灣微軟物聯網亞太創新中心總經理葉怡君卻大方告訴大家,微軟也是用電大戶。

他解釋,除了全球12萬員工、191個分公司使用的電力,一般民眾使用微軟軟體,如office 365、或是連接雲端資料,也都會連接到資料處理中心(Data Center)。微軟有上百個資料中心,百萬台的伺服器24小時運作,這些都在耗電。此外,微軟也有surfacexbox等硬體,供應商減碳也是微軟承諾的一環。

微軟也是全球100%再生能源倡議RE100的會員,在2014年公司的運作就已經100%使用再生能源,不過隨著公司的擴充,採購綠電的腳步並未停止。在無綠電可買的地區,微軟以採購再生能源憑證取代。在有綠電可買的地區,則偏好透過簽訂採購合約的方式買入綠電,這種方式更能帶動新電廠入場。微軟旗下再生能源已超過1.5GW,荷蘭、美國、新加坡都有投資,橫跨三大洲。

針對耗電量大的資料處理中心,微軟則排定2035年則要達成70%再生能源的目標。原本預計在2020年達到60%的階段性目標,但進度已經超前,預計今年底達標。

今年七月,微軟宣布在亞利桑那新建資料中心。葉怡君指出,達標並不容易,微軟仍在快速成長,也有新建資料中心的需求,台灣也被納入評估,但新建資料中心一定要100%再生能源,這都需要更全面考量。

運用IoT與大數據 再生能源電廠再提升
事實上,為了提供亞利桑那州資料中心的100%綠電,微軟不僅向當地的太陽能廠預購150MW的綠能,更進一步提供結合了IoT與資料庫功能的智慧雲(intelligent cloud services)服務,讓該廠的運維效率再提升。這也是微軟近年積極進行的事情。

葉怡君指出,IoTAI可以用在再生能源電廠的發電預測、改善電網的可靠度、風機的監控、甚至提前預測維修。風力跟太陽能的預測比較困難,如何建立預測模型、並結合儲能,是目前的課題。在國內,微軟已經與工研院合作,將遠端監控的技術用在風電維修智能化。國外則與挪威Agder Energi、西門子、全球離岸風電大廠沃旭等合作。

2019年微軟與沃旭合作,收集沃旭1300架離岸風機、每架風機上千筆的偵測數據,再藉由微軟的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轉為預測性維護的資料。這個雲端導向的工具將原本須耗時數周的計算濃縮到4-8小時,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心得:
在我們享受現今便利的網路服務如串流影音媒體、雲端硬碟、甚至是普通的搜尋的動作,都是需要電力來讓電腦運作的,去年國外有篇報導指出,其實我們每天有意無意地打開、刷新社群媒體,在這些不斷重整的過程中,或許你只是想打發時間,但這些不經意的動作卻會使得能源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被消耗掉,因為資料在傳輸的時候也需要電力供給,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些消耗並不多,但實際上2018全球資料傳輸佔全球 CO2 排放量4.0%,航空業占全球 CO2 排放量2.5%,資料傳輸中的最大宗項目則是網路影片。去年3億噸的 CO2 因為看影片而被排入地球的大氣,威脅我們的氣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