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政4B 莊亦恩(1)

姓名:莊亦恩
系級:政4B
學號:05114284


標題:安倍:2030年氫能化 日澳合作.褐煤變氫氣

出處:TVBS新聞網 9/27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207578

內文:
聯合國氣候會議剛結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場邊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積極開發氫能源,更要在2030年前達到零碳排放的氫能源社會。而日本使用的氫氣,未來大部份將會從澳洲的褐煤而來。因為褐煤含大量水分,不利於發電,但可從中提煉出氫氣,因此日本與澳洲正在進行一項政府與民間合作,在澳洲開採褐煤,並在當地製成液態氫運回日本,讓澳洲成了氫能的一大產地。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全球正經歷各樣的課題,日本會站在第一線,正面對決這些全球化的課題。」
日本要如何面對全球的氣候變遷?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零二氧化碳排放的氫能源社會,日本將領先全球,在2030年前實現。」答案就是氫氣。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明年的東京奧運上,以環保的氫氣為燃料的汽車,將成為有關人士的雙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聯合國場邊的發言,對於氫氣能源信心滿滿。但日本的氫氣要從哪裡來?NHK記者:「這邊採到的褐煤,會送到遠方的發電廠做發電。這些褐煤正發展為一項新的氫氣計劃。」就是從澳洲來的褐煤。
礦場人員:「褐煤是高含水量,水分或許有60%左右,它的能源量來說也比較低。」褐煤有著較多的水分,對發電來說效能不佳,而且容易自燃,在運輸與儲存上非常花費成本;而這既不適合拿來發電、發了電又被痛批破壞生態的褐煤,現在搖身一變成了綠能──氫氣的來源。澳洲墨爾本東南方,占地上百公頃這座礦場,機器日以繼夜地開採褐煤以供生產。
NHK記者:「褐煤首先被氣化,氣體中帶有大量氫氣,透過提煉分別出來,再將氫氣液化,以專用船運到日本。」氫氣製成商:「那邊黃綠色的建築物裡,裝著維多利亞州的褐煤,我們將這些褐煤氣化之後,在這裡製造氫氣。」
日本與澳州官民合作,在當地建造氫工廠,預計明年落成並正式啟用。但氫氣製造過程,產生的煩惱事就是二氧化碳,而當地人的解決方法就是「CCS」──捕獲和封存技術,將二氧化碳鎖在地底。維多利亞州政府人員:「透過模擬圖來看,當我們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井,過了100年,它並不會外洩,就算是300年後仍是如此。」維多利亞州政府計劃,未來埋設管線,從礦場一路延伸到海底,將生成的二氧化碳藏起來。但就算一切就緒,要把液態氫從澳洲送回日本,可是一件大工程。
NHK記者:「要將氫氣液態化,需要使溫度達到零下253度,液化天然氣是零下162度,相比之下能知道液態氫是超低溫,也因此需要新技術。」不只船,儲存槽也需要新技術,日本正如火如荼發展、建設中,而民間企業也等不及搶商機。氫氣加氣站業者:「氫氣加氣站的建設費用,一個站的成本大約五億日圓。能不能在未來三年,把成本壓低到兩億,是打入市場的關鍵。」氫氣車早已是日本車商開發重點,開上路不只環保,不用車時,更能當家庭發電機;只要裝滿氫氣,可以提供一家四口的六天用電。企業紛紛摩拳擦掌,就等液態氫大量登日,一舉攻佔市場。


心得:對抗全球暖化,從能源工具上進行改善是一個好方法,日本這一次是採用特殊的綠能,高度高科技化的氫能源,不過我個人觀點看來有數個點還蠻麻煩的。
第一,製造氫能源的原材料本本自身並沒有生產,如文中所述一類從澳洲進口,將來有一天日本完全捨棄現有能源全面改用氫能源之時,幾乎等於將自己國家的生命線交給他人,不過島國一般都是這樣極度進口依賴就是了。
第二,如文中所說,在製造乾淨的氫能源的時候,由於原料仍然是化石燃料系的,所以仍然會生成不少的二氧化碳,所以採用的方法是把它們埋了,我覺得這有點不負責任,也許埋掉是可以不會對現行環境造成影響,可是那些二氧化碳又不是消失了,萬一埋藏的地下管線破裂造成大量溢出不是就很不妙了嗎,即便可以自然界中消滅,在地下仍然可已進入正常炭循環嗎,還是像核廢料一樣只是堆著,這點我覺得還要討論。
最後,是關於此項新技術由文中可知還有相當多需要配合與開發的部分,目前,連要將氫氣運回日本都還有須多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日本政府看起來很有信心,我想這部分應該沒有問題,但民間的使用率以及接受度一直都是綠色能源推廣的最大問題,而背後的最大阻力大部分是價格,如果日本的企業願意配合政府政策加入也許能有好的結果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十二次大事紀 (補交)

澳洲野火災情跨年後持續擴大 下雨仍無緩解 系級 : 政二B 姓名 : 張峰瑋 學號 : 06114251 出處 :2020年01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2465 內容: 澳洲2019年進入乾季後引...